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缓解儿科就诊爆棚 上海将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儿科医联体

人民网上海1月19日电 (记者姜泓冰)为缓解儿科门急诊爆棚现象、应对“全面二孩”政策,上海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今后都将设儿科门诊,社区卫生中心也将提供儿科诊疗,复旦附属儿科医院等3家知名儿童专科医院将扩建床位。此外,上海还将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到2020年,上海超过50%的儿科门诊将实现分时段预约服务。

上海一直是国内儿科医疗资源集聚和发展水平的高地。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上海全市婴儿死亡率为4.58‰,孕产妇死亡率为6.66/10万,继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儿童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不断加强,截至2015年底,全市注册儿科医师达到3205人,每千常住儿童医师数为1.45人,高于全国水平。“十二五”期间,上海已新建了市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医院普陀院区和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院区,知名妇产专科医院共新增床位300张。通过郊区5+3项目新建医疗机构产科和儿科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10%,新增新华医院、同济医院儿科床位345张。发挥社会办医作用,建设各类儿科医疗机构15家。

截至2015年底,上海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有179家,总床位数达到3600张(每千常住儿童床位数为1.63张,高于全国水平),全市注册儿科医师达到3205人(每千常住儿童医师数为1.45人,高于全国水平)。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邬惊雷表示,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实现全市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拥有儿科(助理)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5人,核定床位不低于2张;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不低于90%;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8%;新生儿、儿童主要疾病筛查率不低于90%;不断改善儿童健康服务感受度,进一步缩短儿科门急诊候诊时间;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市新生儿死亡率低于6‰,婴儿死亡率低于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8‰等目标。

针对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城乡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社区儿科医疗服务覆盖面不广、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五年,上海将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新增儿科床位。

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提供急诊服务,并设立儿科床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儿科诊疗和儿童保健服务,探索建立儿科家庭病床。妇产医院必须设立新生儿床位,提供医疗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并加强中医儿科建设,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儿童健康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儿童医疗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上海将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联合体的组建由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与区县卫生计生委签约,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延伸,推动区域内联合体纵向发展,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此外还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儿科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引导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为进一步改善门急诊环境,上海将在综合医院建设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市级医疗机构儿科门诊预约服务比例,到2020年将超过50%。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磐石介绍说,为了将每千名常住儿童拥有儿科医师数从目前的1.45提到到1.5人,上海约需新增300名儿科医生。目前上海交大医学院已恢复儿科医生专业招生,今后会适时扩大儿科类招录规模。近几年,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中招收的儿科医生已有所增加。今后还将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能培训。此外,上海还将制定有利于儿科医师流动的多点执业政策;改善儿科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儿科倾斜。

邬惊雷表示,未来,上海还要积极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预防保健等儿童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引导市民形成科学就医理念和习惯。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介绍说,该院儿科门急诊量最高突破4000人次/天。去年,该院儿内科门诊量突破143万人次,其中80%就诊的患儿是感冒发烧,而这其中九成患儿是病毒性感染。据了解,每年8、9月,12月是儿科就诊的高峰时期。专家表示,非极端高热,或没有因感冒影响饮食睡眠或显示精神萎靡的,大部分患儿会在3-7天会自愈,不建议家长反复就医,避免患儿在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儿童用药应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原则,因为急于见效而要求输液,要求立刻退烧、镇咳,会对孩子健康不利。